本帖最后由 Obermeyer 于 2020-7-7 10:45 編輯
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基地二期建設工程建筑方案設計
歐博邁亞與多家國際知名公司參加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基地二期建設工程國際競標,本方案在建筑功能、造型、景觀、水處理、技術、經濟、節能等方面均表現突出,得到評委的高度認可,被選為實施方案。
1. 概況 上海崇明島是中國最大的河口沖擊島,長江門戶,聚沙成島,是上?!白吭饺虺鞘小钡纳鷳B名片。項目位于崇明區陳家鎮瀛東村南分場,規劃占地約 263 畝。規劃建設生命長江館、科研樓、職工值班配套及室外各類養護池及生態濕地等設施。新建各類設施與一期相銜接,成為一個環境生態化、 生物福利化、運營自動化、管理智能化和宣教現代化的專業化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地,打造“世界級生態島”的地標。
設計理念在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基地的規劃設計中,我們以“長江”及兩岸的文化作為擷取設計靈感的源泉,以中國的哲學思想“天人合一”作為指導思想,以生態、和諧、傳承為設計理念,以建筑美學及建筑技術作為作為設計手段,為基地繪制一份美麗、和諧、生態、睿智的設計藍圖。
和諧的生態系統,是中華鱘與江豚生存、繁育的前提條件,設計秉承生態原則。道法自然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設計倡導和諧原則。奔流長江,躍動著中華文明的脈搏,傳承中國文化、續寫長江傳奇,基地設計承擔著傳承原則。
2. 總體規劃
本項目總體規劃設計為一個集科普宣傳、生態體驗、生態學研究、救護、培育的職能為一體的中華鱘保護為主題的自然生態公園。清晰的規劃分區及互不干擾的流線設計是保護基地高效運行的必要條件。有效利用基地資源、集約規劃建筑功能,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智能化、可持續、綠色建筑的原則進行設計。
功能分區 總體規劃建設為長江生命場館區、科研區、員工生活配套區及室外保護馴養區。長江生命館的三大分區——行為生態學研究區、豚類救護蓄養區、中華鱘蓄養繁育區,分工明確。其中,行為生態學研究區不僅有研究與救護功能,還承擔著對外宣教職能。 新建科研樓和職工生活配套與原有一期的各自功能建筑接合融匯,實現科研樓和生活配套的一體化的集約設計。室外區域將蓄養功能、生態(體驗)和景觀等功能進行有機整合,形成了一個生態綜合體,向人們傳達著生態知識、自然之美和保護環境的使命感。
流線分析園區內部流線通過基地東側一期入口進入,去往科研樓、生活樓,抑或進入長江生命館; 對外科教展示流線通過基地北側的廣場進入到長江生命館的行為生態研究區,將開啟三段奇妙的旅程,抑或環繞場館沿著環湖濕地漫步,體味長江的故事。豚類救護蓄養區和中華鱘蓄養繁育區僅對專業研究人員開放。環三大場館功能區,設置環形車道,滿足水生生物的運送和消防需求。 3. 展陳及游線設計 在時間的旅途中,我們與中華鱘和江豚同行,共游長江。在行為生態區我們將展陳和環 形坡道巧妙結合,設計出三段奇妙的旅程。第一段旅程:溯源之旅,第二段旅程:科學之旅第三段旅程:探秘之旅。 三段旅程不僅為人們展示了一幅奇幻浪漫的長江畫卷,更帶來了反思與啟迪,如何留住長江之美,將中華文化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4. 景觀設計我們將中華鱘保護基地作為生態公園進行設計,72%的水面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我們賦予它更多的文化內涵及景觀價值,設計源泉來自取之不盡的“長江”主題,長江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養育了兩岸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流經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九省二市,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當地文化體系,我們對流域代表性分段特色進行概括與提煉,同時結合“島”的設計主題,勾畫出了冰島,瀑島,花島,山島,湖島,田島和沙島七個景觀島,生動再現了長江流域千差萬別的自然與人文風貌。 豐富多樣的濕地生境形成了自然的生態系統,具有自我修復和自凈能力,不僅造就自然美景,并為游客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親水體驗,也為包括鳥類在內的多種生物提供了棲息地。 滾的長江,從高山流向大海,從遠古流向未來,涵養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成就了睿智的東方哲學體系,人類發展歷史一次次證明“天人合一”是生存與繁衍的明智選擇。
|